USDT属于国家打击范围吗?厘清监管边界
“USDT属于国家打击范围吗?”这一问题的答案,需跳出“非黑即白”的判断,从监管逻辑出发精准界定。我国并未简单将USDT列为打击对象,而是聚焦其背后的非法金融活动,形成“精准管控而非全面禁止”的监管格局。
监管的核心打击目标,是与USDT相关的非法业务。央行等多部门明确,为USDT提供兑换、交易中介、托管等服务,均属非法金融活动。例如,OTC交易平台撮合USDT与人民币兑换、机构以USDT为载体开展非法集资,这些行为都会被依法查处,这与美国通过GENIUS法案规范稳定币发行的逻辑本质相通,都是防范金融风险。
个人持有USDT本身暂未被列为打击内容,但需警惕“被动涉险”。USDT的匿名性使其常被用于洗钱、诈骗等犯罪,若个人误收涉案USDT,或参与代买代卖协助资金转移,即便主观无恶意,也可能卷入司法调查。此前就有案例显示,因出售USDT接收赃款,当事人银行卡被冻结并承担相应责任。
我国对USDT的监管,既区别于欧盟对非欧元稳定币的严格限制,也注重与国际接轨。打击的是利用USDT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,而非资产本身。对普通民众而言,远离USDT交易炒作是规避风险的关键。监管的本质不是“禁止”,而是通过明确边界,防范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,这正是当前稳定币监管的核心逻辑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