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分析师称 5 月增持比特币” 的判断,源于境外机构与政府的密集布局,但这股热潮背后,国内用户仍需警惕 “看得见的收益、摸不着的合规” 困境。2025 年 5 月,比特币在机构买盘推动下从 9.3 万美元升至 9.9 万美元,涨幅超 6.4%,日本 Metaplanet、美股 Thumzup 等企业及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增持动作,被分析师视为 “数字黄金” 战略配置的信号,却难掩其在我国的非法交易本质,与 XRP 币的监管风险逻辑一脉相承。
5 月比特币增持潮的核心驱动力,是宏观避险需求与合规渠道扩容的双重作用。分析师于佳宁指出,特朗普政府引发的美元信用波动,使机构将比特币视为抗通胀与分散风险的工具:日本 Metaplanet 斥资 5340 万美元增持后,总持仓超 5000 枚,直言其是应对日元贬值的 “核武器”;新罕布什尔州更通过法案,成为美国首个将比特币纳入战略储备的州。同时,现货 ETF 持仓已达 100 万枚,占总供应量近 5%,合规渠道的资金涌入让分析师王滢波认为,比特币正被重构为 “另类储备资产”。这种由企业、政府、ETF 共同推动的增持,被德银分析师视为 “潜在宏观对冲工具” 崛起的标志。
但境外热潮与国内监管形成鲜明反差,增持信号绝非参与交易的 “通行证”。我国央行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即便 5 月机构增持推动比特币逼近 10 万美元,国内用户也无合规参与渠道。正如 XRP 币投资者因非法交易维权无门,参与比特币交易同样面临三重风险:一是价格波动风险,5 月增持潮中仍暗藏单日 8.3% 的剧烈震荡可能;二是平台风险,境外平台跑路或资金冻结时有发生,且无法通过法律追责;三是法律风险,2024 年司法解释已将虚拟货币交易纳入洗钱罪认定范围,与 CHX 币的非法属性完全一致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分析师口中的 “增持逻辑” 正被不法分子利用。部分团伙借 “机构同款增持”“战略储备跟投” 名义设局,模仿 SOL/USDT “生态代投” 的套路,诱导用户通过境外平台入金。而历史数据显示,比特币 5 月的上涨行情伴随 34 亿元资金爆仓,高杠杆交易下,即便押中增持趋势,也可能因短期波动瞬间亏损,这与 XRP 币 “90% 跌幅” 的风险本质并无二致。
对比 XRP 币的监管博弈与比特币的机构追捧可见,无论驱动因素是 “跨境结算” 还是 “战略储备”,虚拟货币在国内的非法属性从未改变。分析师强调的 “结构性买入” 仅适用于境外合规市场,国内用户若被增持信号迷惑,无异于踏入法律与资金的双重陷阱。
综上,分析师称 5 月增持比特币的判断虽有境外数据支撑,但对国内用户而言,这只是 “他人的行情、自己的风险”。延续对 XRP 币、SOL/USDT 的风险认知,坚决远离任何比特币交易,牢记监管红线 —— 境外热潮再汹涌,非法交易的本质也不会改变,这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核心准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