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对维卡币最新消息:司法重拳与监管高压下的骗局终结

 

“中国对维卡币最新消息”—— 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,答案早已写在司法判决与监管通报中。2024 年至 2025 年,我国对维卡币相关违法犯罪的打击持续升级,从海口中院的集资诈骗判决到株洲警方的特大传销案侦破,再到央行等部门的常态化监管部署,清晰传递出 “零容忍” 的整治态度,其核心信号可从司法战果、监管导向、风险本质三重维度解析。

司法重拳:近年典型案件宣判,犯罪团伙接连落网。我国对维卡币的打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,2024 年以来多起标志性案件尘埃落定:2024 年 6 月,海口中院二审维持原判,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刘某言等 3 人有期徒刑 13 年至 3 年不等,该团伙以 “维卡币即将上市、高回报升值” 为诱饵,诈骗 180 余人 1662 万余元,部分资金被用于个人挥霍;2025 年 1 月,株洲警方通报侦破公安部督办的特大维卡币传销案,抓获 119 人,查实涉案金额 150 亿元、传销账号 200 余万个,这是建国以来当地侦办的最大金额传销案件,主犯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。这些案件印证了维卡币并非 “虚拟货币”,而是实施传销、集资诈骗的犯罪工具。

监管导向:政策持续加码,全链条封堵非法空间。2025 年 8 月,央行等十部门在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答记者问中明确,维卡币等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,相关交易兑换、代币发行融资等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同样违法。监管层面已构建 “央地联动 + 多部门协同” 的防控体系:金融机构严控涉维卡币资金流转,网信部门处置相关虚假宣传网站,公安部门深挖犯罪链条,形成 “监测 - 阻断 - 打击” 的全流程治理闭环。这种常态化监管机制,彻底粉碎了不法分子 “死灰复燃” 的幻想。

风险本质:骗局套路未变,参与即踩法律红线。维卡币的诈骗逻辑始终如一,却仍有人抱有侥幸:不法分子包装其为 “第二代虚拟货币”,以 “购买激活码入会、发展下线返利” 为核心模式,激活码分多个等级,最低 1078 元、最高数十万元,本质是典型的传销层级设计。从法律层面看,参与维卡币相关活动已涉嫌严重违法:购买或推广维卡币可能构成参与传销或非法集资,若涉案金额较大、发展下线众多,还可能触犯刑事犯罪,且根据 “924 通知”,相关交易行为无效,损失需自行承担。从资产安全看,维卡币无任何实际价值,株洲、海口等地案件中,受害者资金追回率不足 1%,所谓 “代币” 最终沦为废纸。

中国对维卡币的最新态度早已明确:它不是投资标的,而是必须严厉打击的犯罪载体。司法判决与监管政策共同织就了打击非法虚拟货币的 “天网”,任何试图借维卡币敛财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。对公众而言,认清其传销、诈骗本质,坚决拒绝参与任何相关活动,才是守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。若发现维卡币相关线索,可立即向警方或金融监管部门举报。